两会声音|韩峰:提质增效升级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而在国内市场开拓中,晶科从2011年开始已经从上游向中下游拓展,即从硅片制造进入中游的电池片、组件制造以及下游的电站设计和建设。
中国更是将其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在与欧美企业抗衡中保持优势的产业。但目前看来,该案的走势并不明朗,不排除最终出现中止调查、终裁认定不构成倾销的可能。
中国也将对光伏上游的欧盟多晶硅企业启动双反调查,贸易拉锯战愈演愈烈。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国内同行业之间进行恶性竞争,导致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光伏产品价格急剧下滑,企业经营压力骤增的局面。此前欧盟也曾对中国数据卡等产品发起贸易调查,但最终均不了了之。由此带来该行业的淘汰合并、整合提升,鞭策国内光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掌握核心的晶硅提炼技术。
在欧盟公布对华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程序后,行业内的悲观情绪不断蔓延,大多称光伏产业的极寒严冬来临了,甚至预期将有大半光伏企业破产。积极应诉的同时,国内一些地方如河北、江苏、江西等地的光伏企业,已开始谋划产业外迁,一方面携带资金、人员、技术,选择进驻欧美投资建厂,以规避高额的反倾销反补贴税。(七)建立完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以太阳能发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基础,逐步将目前以主要部件销售为重点的产业体系转变为以工程建设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六)提高太阳能发电产品持续竞争力提高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能力和关键装备制造能力,巩固光伏发电制造在全球的持续竞争优势。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开展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具有区域产业优势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创新聚集地。开发和制造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清洁环保、适应不同运行环境的先进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提高全产业链的设备和集成技术水平。突破太阳能热发电定日镜、真空管等关键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依托我国集成控制与工程热物理等相关前沿学科的优势,形成配套齐全的光热发电关键设备集成产业链。
(二)大力推广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发挥用户侧光伏发电与当地用电价格较接近、电量可就地消纳的优势,加快推广用户侧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十二五时期,建设30 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
支持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内科研机构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机构合作,联合设立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开展太阳能发电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和并网运行等共性技术联合研发,促进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和应用的整体进步。支持在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省(区)的偏远乡镇、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人口聚居的离岸海岛及其它特定区域,根据其对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需求,开展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利用内蒙古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优势,以满足当地供电需要为主,重点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包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区和蒙东电网条件较好的地区,结合风电开发建设一批太阳能电站。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主要依托单位,在兵团电网开展多点高密度接入光伏发电的分布式供电系统。
在云南的楚雄和大理地区,结合当地水电和风电开发建设一批太阳能电站。通过投资补贴方式支持边远地区分散用户的供用电工程建设,鼓励在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区)的边远地区以及东部人口较少的离岸海岛,推广独立光伏电站、户用光伏发电系统,解决电网无法覆盖地区的无电人口用电问题。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手段促进新能源在大中型城市的应用。完善太阳能发电产业信息统计,形成太阳能发电信息监测体系。
完善太阳能资源评价、太阳能电站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设备及产品检测及认证能力建设,形成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测试和试验研究基地。
鼓励在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山东、四川与东北各主要城市工业园区、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支持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等省(区、市)推广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在西藏的拉萨、日喀则和山南地区,结合当地用电需求建设一批太阳能电站。全面提升光伏发电理论研究能力和系统利用水平。建立完善的太阳能发电建设运行服务体系,提高太阳能电站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检修维护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建设100 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和1000 个新能源示范园区。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了《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新疆太阳能资源与水能、风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优势,以及新疆加快能源资源转化的总体发展布局,以解决当地供电问题为主,推动南疆和东疆地区大型并网太阳能电站建设,优先建设巴州、和田、吐鲁番、哈密等地区的太阳能电站项目。
支持各地在各类产业园区的新建和改造过程中,开展先进多样的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应用示范,满足园区电力、供热、制冷等能源需求。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四川高原地区、辽宁西北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部和山东部分地区,稳步推进太阳能电站建设,在确保资源条件与建设条件可行的基础上,统筹安排部分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
(四)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选择生态环保要求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城市,采取统一规划、规范设计、有序建设的方式,支持在城区及各类产业园区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综合示范应用,替代燃煤等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形成新能源利用的区域优势。整合太阳能发电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建立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验室,重点开展太阳能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
(五)完善太阳能发电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光伏电池组件设备测试和检测方法,形成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光伏电池组件性能和质量。
结合甘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风电开发和布局,以增加当地电力供应为目的,重点推进河西走廊的太阳能电站建设,鼓励开展风光互补、水光互补等项目建设。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开展以智能电网技术为支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在宁夏的中卫、吴忠和石嘴山地区,陕西的榆林和延安地区,结合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并网太阳能电站建设。十二五时期,全国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 万千瓦以上。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七大重点任务:(一)有序推进太阳能电站建设利用青海太阳能资源丰富和黄河上游水电调节性好的优势,以满足当地用电需求为目的,重点推进柴达木盆地等地的太阳能电站建设,鼓励开展各种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试验示范随后,所有电灯全部熄灭。
1989年,强磁暴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的电网受到严重冲击,致使魁北克供电系统瘫痪,600多万人受影响,同时还烧毁了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座核电站的巨型变电器,以及大量输电线路、变压器、静止补偿器等电网设备跳闸或损坏。但是站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尺度上来说,一旦太阳爆发能量超过地球磁场和大气的防护能力,必然引起地球附近空间环境发生强烈变化,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太阳风暴的危害,并防范它所带来的灾难。
季海生还指出,太阳风暴对人体没有危害,健康人通过机体自身调节会做出自然补偿反应。目前,科学家们无法准确预测太阳强风暴的日期,如此精确到年月日甚至于到时间的预测是不会准确的。
一年后,人类灾难将陆续上演。在历史上,1859年太阳爆发导致电报线烧毁。季海生这样告诉金陵晚报记者,太阳活动预报尤其是剧烈太阳活动预报依然是空间天气预报中最困难的部分。几秒钟后,该地区所有电灯泡开始变暗并闪烁不定,接着光线在瞬间突然增强,灯泡变得异常明亮。
2012年9月22日午夜,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上空将布满一道五彩斑斓的光幕。科学家只能依赖遥感方法间接测定太阳大气中的诸多物理参数,这些间接测定的参数只能定性描述太阳大气的物理状态,因而无法给出相对精确的太阳活动预报,目前所做的研究也只是提高预测能力。
90秒以后,整个美国东部地区都将停电。对于网传的这则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季海生认为应该把它当做一个警告,对此感到恐慌完全没有必要。
精确预测 全球科学家尚无计可施面对9月22日太阳风暴来袭的预测,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海生表达了不同观点。在像纽约这样的南部地区,很少有人能够看到这种极其迷人的极光现象。